来源: | 编辑:刘炳宇 | 2023年12月04日 09:54 | 点击数:[]
达共识 聚合力 助发展
——河北工程大学多措并举凝聚统战力量擘画同心圆
□ 裴清芳 张 博
“民革高校支部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推进青少年科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学校搭建平台大力支持的结果。”谈及高校统战工作,民革河北省邯郸高校支部主委、河北工程大学矿业与测绘工程学院教授孙利辉深有感慨。10月11日,民革中央副主席谷振春在河北工程大学调研时,对学校快速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民主党派之家建设等统战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近年来,河北工程大学广泛凝聚统一战线人才智慧力量,坚持大统战大服务格局,着力在达共识、聚合力、助发展上下功夫,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绘就最美“同心圆”。
组织引导达“共识”
学校始终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增进政治共识、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作为统战工作的第一要务。
加强组织领导,履行主体责任。学校全面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党委副书记兼任统战部部长,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统战、宣传、学工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及各二级党组织书记任组员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各二级党组织设立统战委员和联络员,夯实统战工作基层基础。统战工作纳入校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校党委常委会每年定期听取统战工作汇报,定期召开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安排部署统战工作。各相关部门及二级党组织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细化工作举措,切实提升工作实效。
健全制度保障,完善工作机制。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的实施意见》《校、院两级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等7项制度,建立工作台账,健全监督落实机制,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
夯实思想基础,凝聚政治共识。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好政治方向。各二级党组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深入学习党对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新要求,认真落实条例相关政策精神,形成思想共识。
思想引领聚“合力”
针对党外知识分子人员数量多、学历层次高、专业技术强等特点,学校高度重视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加强政治引领,实现同心同向。学校建立完善集中学习、情况通报、大事协商、慰问走访、联谊交友等制度,组织举办专题讲座、理论研讨、参观学习等,不断增进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将党外知识分子“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与中共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用好“学习强国”网络学习平台,组织统一战线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引导党外人士在理论学习中坚定共同理想,在实践中明确共同目标。
深化自身建设,实现同心同德。学校高度重视党外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总体规划。推荐选派优秀党外干部挂职锻炼,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积极配合上级统战部门,举荐省市政协委员,积极培育党外代表人士成长成才。制定完善了《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程序》,指导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规范发展成员,帮助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完成换届工作,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学校现有民主党派6个、基层组织10个,民主党派成员158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员27人,无党派人士7人。
推进参政议政,实现同心同行。学校制定了《关于向党外代表人士传达重要文件和邀请其参加重要会议的若干规定》《党外人士意见建议处理反馈制度》等相关制度,引领民主党派成员围绕大局发挥作用。学校召开重要会议和出台重大决策前,邀请党外知识分子参加并听取意见建议。6次邀请民主党派代表列席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双代会等重要会议,就新校区建设、学科发展等重大事项听取意见建议。支持鼓励民主党派成员建言资政,撰写提案建议。1项提案被民进中央采用,并获评民进中央参政议政成果三等奖,6项提案获邯郸市政协优秀提案奖。
平台引擎助“发展”
学校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整合资源,引导统战组织和统战成员立足学校、服务社会、促进发展。
加强阵地建设,增强归属感。着力打造各民主党派的学习阵地、活动阵地、服务阵地。建成民主党派之家6个、党外知识分子同心联络站1个,为民主党派履职尽责提供有力保障。
发挥人才优势,打造智囊团。为汇聚高层次人才之智,激发创新活力,根据党外知识分子的研究方向、科研成果等建立完善专家库,打破学科专业界限,打造校内外多学科党外知识分子实践创新基地平台。依托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厂矿企业、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帮扶、服务对接等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持。
凝聚统战力量,擘画同心圆。学校注重发挥党外专家专业技术人才优势,统筹各方人才力量,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深入开展社会服务。开展科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学校科技人才为市县农业技术服务站、科技咨询中心等提供技术指导。搭建“科普基地”“科技小院”等平台,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之中。开展医疗服务,助力健康中国。组织医疗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召开报告会、座谈会、开展义诊等形式,为地方医疗医药事业发展问诊把脉,提供可行性建议。开展文化服务,助力抗击疫情。2022年以来,已有50余名党外知识分子开展或参与社会调研30余项,先后向省市相关单位提交提案20余项,多项提案得到省市领导批示或提交到高层次专题会议审议。